仔细看看书名,我竟然产生了如此诡异的疑问。带着思考读书后我认为,企业不可能常青。包括书中举出的类似摩托罗拉、宝洁的例子结果现在如履薄冰,也不乏IBM、沃尔玛这样依然屹立于互联网王国的领头人。不过有幸所有的企业没有在互联网优胜劣汰激烈的情况下给作者打脸,至少依然活跃于世人面前。但是书中所说的市场环境其实与现在也有所不同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即便添进云计算、大数据、O2O,小标题可能也不用变动,这就是这本书的魅力所在。
从小到大学习过很多课,内容多数记不清了,果然几乎每一门学科都有一个曲线,叫生长曲线。如生物的成长曲线,经济的发展曲线,都是四个时期: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想到这儿我进一步惭愧的发现大学的课都被我荒废了,竟然脑海中飘过的仅是一些学科的课程名称。也或许是因为曾经书本上对定义过于苛刻,考试机制让人只划重点背书,然后遗忘。而读《基业长青》本着一种对工作有帮助的心态,对人成长有益的目的,也感谢书中丰富的事例和完美的翻译让它的内容高于教科书。其实他们在做同一件事,就是找到规律和共性。
说到生长曲线任何一个公司都有自己的曲线,但更多的还是符合生长曲线,有巅峰,也有衰落,所以常青不可能,但是可以把曲线伸长,使成熟期延长或者让衰退期、成长期、成熟期形成良性循环的闭环。企业不可能一直生长,只可能不一直下降。而《基业长青》正是高度总结了其中规律,令人推崇备至无以反驳。也没有上一本读高效能人士那般简单道理复杂化的感受(也许是我个人问题)。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我来说,或许高瞻远瞩的公司对我来讲并没有触碰到神经,绩优公司的案例和经理人培养部分我也有种人家住在长江头,而我在长江尾的感受。对我而言胆大包天的目标与企业家对于公司的梦想的相差甚远,但是有一句话我很赞同:“高瞻远瞩公司是每一个人的绝佳工作地点”。这句话就像我曾经看到过的一句话:“辞退你,与能力无关!”这就是道不同不相与谋的意思吧。再优秀的企业要做出看得见的产品还是需要员工,没错,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个性,可以桀骜不驯,也可以顺应潮流,但是工作的时间占据生活大半,只有在对的环境和对的人共事才能保持热情。尊重或顺从,不能说明别的,只说明我对我的工作在意、珍惜。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这是我第一遍阅览此书,还是电子版。从“常青”的问题读到了自我的问题,也可能因阅历关系没有达到精读该有的深度,心生惭愧。希望下次在人生积累更多实践后阅读《基业长青》能有更深刻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