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被世界改变”,这句话总让我想起大学修心理学专业时候的一个心态的转变。”
选择心理学专业纯属对人心理的好奇,现实中也见过患心理疾病而痛苦的朋友。等学校的课本和课程表下来就傻眼了,全部是理论和心理史书,实践课跟国外比简直少的可怜。开始迷茫一个现实问题:四年的理论,毕业后能做什么。这是个很严肃的问题,没有工作做就没有面包吃,没得吃怎么有力气谈梦想。一天天的学习逐渐明白,学心理不一定要当咨询师去解救人,在节奏快压力大的社会下,学它可以用来保障自身的心理健康。比如自我认知、比如自我正确定位、比如积极归因等。
我想把心理学研究的“人类的需求”分享给大家:
心理学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这5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低一层的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们才会追求更高一层需求。
很简单,如果你同时缺少了食物、安全、爱和尊重,这时你对食物的需求心是最强烈的,其它需求就会变的次要排在后面。就像穷苦年代,缺衣少食,当一个人的大脑被饥饿所占据,能想到的就只有获取食物,人生的全部意义就有“吃”,其它什么都不重要了。呼吸、水、食物、睡眠…只有这些最基本的需求得到满足并可以维持生存后,人的大脑有余力去追求超越物质的高标准的需求,比如追求安全感。
爱和归属的需求——人是社会化动物,不可能脱离社会和人独立存在,人人都希望得到相互的关心和照顾,会渴望友情、爱情和亲情等,感情上的需求比生理的需求更细致,需要更大的精力和心力去获得。
尊重的需要——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希望自己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和认可。尊重(包括自我尊重)的需求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生活、工作充满热情,体验到自己活着是有用处和价值的。
自我实现的需求——最高层次的需求,是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的需求,是能接受自己也接受他人,增强解决问题能力,增高自觉性的需求,是更多地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求。这些需求满足了才会感到最大的快乐。满足自我实现需要的方法因人而异。总之,自我实现的需求,就是在不断努力实现和激发自己的潜力,使自己越来越成为自己所期望的样子。有了自我实现这个追求和目标,人生几十年才会有前进的大方向,即使途中偶尔会放慢脚步,会休息或者调整,但是不会让自己迷了路。
这五个需求次序的体现:国家要先解决人民的温饱才有后来的精神文明建设。当然,这个次序一般情况下成立。但在特殊情况下,根据价值观是有变的,需要进行调整。
搞清楚了需求的关系,人们才不会一味地过分追求物质上的满足,人需要精神方面的充实摆脱空虚;也不会满腔抱负空谈理想,毕竟没有谁能在不顾现实和没有物质的前提下还能完好存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