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大学》,让我概括下就是两方面的领悟,一是做人,二是做学问。朱子在《大学》中说:“大学者,大人之学也。”也就是说,懂得大学之道的人,才能获得大学问。那么何为大人之学呢?凡有志于学,内养的功夫和外用的知识,皆能达到某一个水准,称之为“大人”。所以读大学,是修身、做学问那么基础的一步。
人常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又常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两句话都被人用来表达自己所理解的君子之道。说白了也就是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
也许跟书中目的不同,我们读书不是为了统治国家或者从政,说亲民可能更加遥远,古代的大学指君子之学,为人君,止于仁,我读大学,只是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做人要以身作则,待人处事要心平气和。人人都要一修养品性为根本,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且做事要分轻重缓急,否则本末倒置就糟糕了。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大学一直强调:修身一定要先正心。也就是说修身是要把心漂洗得一干二净,达到圆明中正的境界。心是一身之主,心住在心的位置而不借住于外物,心若滞于忿怒、恐惧、好乐,甚而流连于富贵、功名、利禄,便已是滞于外物了,那么心就不会诚,不会善,不会仁,当然也就更不可能正了。故修身之道在正心,在纯心,在于将心永远摆放在守正的位置上,不可须臾偏离,不可须臾失正。
我们总是以仰望的姿态去面对人生,或许仰望意味着追求,意味着理想,却未曾想过仰望的同时却已经将自己贬了值,人确实该有理想,该有追求,但是这种追求这种理想应该如何去体现呢,我们总是在应对这社会所带来的一切,却有多少人能对所谓的社会现实泰然处之,以一个平和的态度去面对人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