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IMS新媒体商业集团品牌升级3周年纪念日那天,李檬在自己的微信个人公众号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创业九年,我收获五个认知》的推文,他将自己在新媒体营销行业创业九年的经验总结为五句话:创业就是重新定义一块疆域;未谋胜,先谋败,立于不败之地;“精益创业”就是低成本试错;与时间赛跑,做慢生意;“综合平衡”比“核心竞争力”更加重要。
这五条理论在IMS的九年发展史中都能找到相对应的具体表现。在被称为社交元年的2009年,人们还没有意识到社交媒体时代即将到来时,IMS就已经开始链接大V和企业,帮助企业在新媒体上做营销,成功踏准了新媒体的风口。到了2013年,李檬选择从服务品牌企业转向服务中小型企业,从商业模式备受质疑到实现爆发增长,这背后是李檬的危机意识起了主导作用。而李檬倡导的“精益创业”就是在一个新业务中只投入3、5个人,实验期为半年,小规模试错。IMS要做的慢生意就是最终沉淀出有价值的商业产品,对每一个利益攸关者负责。李檬说的第五条认知,则是现在IMS的优势所在,也就是“优势矩阵”。
IMS新媒体商业集团创始人 李檬
IMS在九年时间里从一个创业公司成长为现在的独角兽企业,在2017年获得6亿人民币C轮与C+轮融资,创造了当时新媒体营销领域最高融资,公司估值14亿美金。商业化的成功证明了IMS商业模式的潜力所在,但资本的认可某种程度上是对李檬这个连续创业者理念的认可,毕竟,投资往往投的是人。一个企业的天花板往往就是创始人理念的高度。李檬说企业“胜在格局”。技术驱动需要企业对前沿技术有所预判,需要有前瞻性,新媒体机构需要有创新性,而服务企业则需要服务意识,用户至上。对李檬和IMS来说,越往后发展越需要更大的格局。
“赢在生态,胜在格局”这八个字是李檬过往成功的注脚,同样是未来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优势矩阵,驾驭尽可能多的因素
IMS在竞争中建立的护城河是什么?李檬给出四个字:优势矩阵。
所谓的优势矩阵是指IMS的三大抓手,以服务品牌社会化营销的全案品牌SMART;为中小企业及电商提供营销服务的跨平台自媒体广告交易市场WEIQ;以及全球首家自媒体价值排行及版权经济管理机构克劳锐(TOPKLOUT.COM)。这个优势矩阵也是IMS打造的一个闭环生态。在IMS这里,不仅可以一站式满足大中小客户品牌、效果类营销需求,提供从单次到终身的营销服务,更为网红、自媒体提供了从数据到估值、版权、内容、经纪全方位立体服务。这个生态,体现的是IMS在产业链上的全面布局和纵深,打通营销各个环节。
业务之间的协同联动更容易形成规模,产生大的业务体量。大而全的业务模式和单一强势业务模式相比,李檬更倾向于前者。他不喜欢 “核心竞争力”这种说法,更喜欢打造矩阵形成企业的壁垒。
李檬说,单一的“核心竞争力”往往会带来囚笼效应,例如鼹鼠。鼹鼠长期生活在洞穴里,以蚯蚓和地下的昆虫为食,它的“核心竞争力”是爪子非常锋利,可以刨出很多蚯蚓。因为长期在地底下刨食,眼睛极少见光,所以,视力退化了。更重要是,在鼹鼠地下刨食的生存状态中,视力强的鼹鼠并不比视力弱的鼹鼠拥有更多生存优势。于是,鼹鼠进化出了利爪,退化出了弱视。鼹鼠的“核心竞争力”将鼹鼠的生存空间困于地下。这在生物学上叫做“特化”,就是单一的某个核心竞争力带来“生存优势”的同时,也在打造“生存囚笼”。例如马从多趾向单蹄方向发展,爱尔兰鹿有特别发达而沉重的角,等等,这些都是特化式进化的结果。生物特化的器官或生理特征都是对特殊的局部环境高度适应的结果。但特化后的生物大大缩小了原有的适应范围,所以当环境发生突然的或较大的变化时,往往导致它们的灭绝,成为进化树中的盲枝。李檬觉得,企业特化后的核心竞争力也会带来“囚笼效应”。
“当你实现技术领先的时候,你很可能兼顾不到成本高企;当你做到质量出色的时候,你很可能兼顾不到那些起初质量很差、但前途远大的产品;当你强调品类丰富的时候,你就很难做到全是精品;当你想做好精品的时候,你很难兼顾规模。这些都造成了‘核心竞争力’背后的很多危险,很多遗憾。”李檬表示。
“商业是无数复杂因素交织起来的生态系统,没有哪个因素能成为你获胜的充分条件,不能单纯依靠‘核心竞争力’去赢得未来。我奋斗的方向,是要驾驭尽可能多的因素,使尽可能多的因素对我们有利,成功时要认清其中的偶然因素,失败时要检讨其中的必然因素,这就是我们不变的赢家思维。”李檬在他的文章里写道。
尚未产业化的自媒体行业,不确定的变量成为关键
在一个尚未成熟,还很年轻的领域,每一个参与者都是最关键的变量,有时候,决定着历史的发展进程。
归根结底,IMS是一家自媒体服务机构,自媒体产业发展的好坏影响着IMS的发展节奏。社交媒体平台、自媒体内容生产商、品牌广告主,所有环节参与者环环相扣,互相影响。
监管部门对不良自媒体账号的清理整顿步伐从未停止过,今年的打击力度尤甚,关于自媒体未来何去何从,各方观点莫衷一是。李檬觉得,有管理部门开始介入整顿,正因为自媒体行业开始越来越发展壮大、具有了一定的规模和影响力,才会引起国家管理层面的重视。“自媒体行业尚未真正步入产业化,还很年轻。”他这样表示。
自媒体相较传统媒体,在表达和传播上更自由、接地气,逐渐成为强势媒体并掌握话语权,但在快速发展中夹杂着无序和不合规。现在,自媒体行业到了一个更加专业化、严谨的年代。李檬认为,“相应地,自媒体从业者也应该更加自律,以个人信誉做背书,路才能走得更远。”作为新媒体行业的参与者,李檬对于行业的未来的发展有着自己的期待,一方面,他希望自媒体行业能持续保持着这样的被关注度,真正地健康发展起来。另一方面,也希望真正持续产出优质内容的自媒体,或者说内容创作者,他们的努力能够被大家看到。
IMS深处这样的一个产业环境中,不确定性的变量有很多,这也让自身的业务发展有更多的可能性,同时也有一定的风险性。它链接的是企业与内容创作者,要做的事情是帮助企业改变营销、销售和经营的方式,帮助内容创作者灵活就业,为参与其中的每一方提供价值。
“我们一直努力让企业认识到,自媒体不应当仅仅被看作是一个传播节点,更应该被当做真正有价值的内容输出者,从创意和策略开始深入影响用户决策,实现共赢。”作为营销的连接点,IMS在试图将不确定的东西以确定的形式表现出来,形成可量化的价值。
关于自媒体行业的未来,李檬的预判是,围绕新媒体的商业生态逐渐成为主流,自媒体的新变现模式持续井喷,新的细分领域的媒体和社群不断涌现,社交电商的消费潜力和消费场景有着巨大的想象空间。
而IMS还是要做那个链接点。让企业和自媒体这两个参与方的需求得到满足。“IMS要与新媒体一起成长”。李檬说。
企业的胜出,核心在于格局
企业为什么能实现高速发展。李檬看法是它们“赢在生态,胜在格局”。前半句,李檬直接以行动来证明,IMS要做的矩阵,就是希望通过生态竞争来获得成功,而关于李檬的格局大小,这需要以更长的时间跨度来判断。
在李檬的理解里,格局就是从体系生态的角度看具体事情、具体角色,以未来的眼光看当下发展,让当下的小手笔为未来的大局面做好准备。他认为,历史已经验证了格局比努力更重要。美团和小米的成功就是最好的例子。
创业九年,李檬和IMS的格局也在变。公司的规模在壮大的同时,责任、问题、挑战也随之变得不一样。领导小公司的李檬,他的关注点在于能不能发得出工资,让员工过得好一些。中等规模公司里的李檬,着眼点就变成了对员工、对客户能够负责。而现在成为独角兽企业的领导人李檬,他的重心就放在了企业的管理和文化建设、未来战略的规划和新业务的拓展,以及关于投资者的回报问题。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同时格局越大,对人的挑战也越大。
并不是谁天然就具有大格局,大视野。李檬提升格局的途径有两个:一是要扭转固有思维,由“基于角色思考问题”向“基于问题定位角色”转型;二是要跳脱当前路径,从生态系统的上游着手,突破眼下的瓶颈。
所谓“基于角色思考问题”就是居其位,谋其政,角色定位决定了自己思考的角度和做事方法。在李檬看来,这种方式会限制人的格局。而每个人应该跳脱出自己身份的限制,聚焦问题,寻求问题的最优解。在这种思维下,每个人会在最大限度调动起自己的潜能,跨界、越级、不按常理出牌,就成为可能。这种情况下,人才会走得更远,企业同理。
第二个途径看重的是人的“生态逻辑”。具体来说,就是用“生态思维”去看待原有要素,然后重构要素之间的关系,提高资源的“价值转化率”。这点其实在李檬的创业认知和IMS的业务实操上都有很明显的体现。“我奋斗的方向,是要驾驭尽可能多的因素,使尽可能多的因素对我们有利”。IMS三大平台的相互配合、协同和转化,本质上就是将更多因素的价值进行转化,形成更大的势能。
这种生态逻辑其实很好理解,以往大企业通过打造自己的生态来建立自己的护城河,让自己的触角能够延伸至整个产业链,避免在某个短板上被人扼住咽喉,同时使自己的生态体系形成闭环。就像一棵树,越是盘根错杂扎的深,越容易长成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
“IMS的前方十分清晰,前方永远是用户,而不是对手”。李檬的这句话也体现了他的格局观。环顾同跑的竞争对手只会阻挡视线,前方的用户才是要不断触达的高度。“IMS选择紧跟用户需求不断试错、调整,用大胆的精工完成防守工作,所以走得更远”。
如今,新媒体领域仍处于上升阶段,越来越多的新兴自媒体平台不断涌现出来,市场推广的规则和环境已经发生彻底转变,传统媒体和传统广告公司掌控一切的时代已经过去,更多的企业意识到新媒体对于品牌塑造与营销推广的作用和意义以及探索有效的新媒体传播方法,却苦于行业尚未形成规范,屡触盲区。IMS作为新媒体领域的先驱者,以庞大的资源量和专业精准的投放技术为客户找到最匹配的新媒体,做最有效的传播——让天下没有难做的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