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信创独角兽企业100强
全世界各行各业联合起来,internet一定要实现!

让流量的归流量,艺术的归艺术

2019-09-17 eNet&Ciweek/樵苏

年轻的“小鲜肉”终于败北,“流量”的公信力正在流失

众所周知,前一段时间,在蔡徐坤和周杰伦的“超话大PK”中,周杰伦的中年粉丝们纷纷“被迫营业”,废寝忘食地“打榜做数据”,终于将周天王送上新浪微博明星超话第一的宝座,长期居于这个位置的年轻的“小鲜肉”最终败北。

有人认为这是新浪微博精心策划的一次营销行为,调侃超话部门今年的KPI提早完成了。但调侃归调侃,大家也都心知肚明,数据,或者说流量的公信力,正在流失。

无独有偶,这件事情过去没多久,鹿晗参演的电影《上海堡垒》口碑“暴雷”,票房“扑街”。

很多人将这一切归因于鹿晗。甚至有人直言“鹿晗关上了中国科幻电影的一扇门”“《上海堡垒》倒掉了,中国电影有救了”。

能完全怪鹿晗吗?当然不能。《上海堡垒》原著的粉丝根本就不是鹿晗的拥趸。

但这一次,“小鲜肉”们“败”得“天时地利人和”。

《上海堡垒》上映的前几天,上海恰逢台风利奇马过境,影院门可罗雀。更为巧合的是,一家媒体的记者在台风天的上海外滩出镜报道时调侃“八十公斤的人可以抵挡10级风,自己的吨位12级风都吹不动”。超强台风过境,自然全民关注。这个“承包了外滩”的记者迅速在网络走红。

随后,网上出现鹿晗《上海堡垒》的剧照与该记者在外滩台风天的出镜照对比图。一边是一身戎装但脸蛋身形皆稚嫩无比的鹿晗,一边是“吨位能抵挡12级风”的记者,图片说明是:真的上海堡垒与假的上海堡垒。两相对比,令人啼笑皆非。

鹿晗的六千万粉丝在真金白银的票房面前毫无招架之力。

网络数据失势已经不是一天两天。早在《流浪地球》声名大噪之后,就有人拿一个“京”、一个“球”为度量单位来分析网络热度的真实性,揭下了流量的面纱。

蔡徐坤的“粉丝”们只能打榜做数据,而周杰伦的80后粉丝们,他们对数据不care,只是在花式呼喊“求出专辑”“求开演唱会”,演唱会的门票自是一票难求,在关键时刻,他们也能“以你在意的方式击败你”。甚至有人说,周杰伦的粉丝们“做数据”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周杰伦的80后家长粉丝们“没收”了蔡徐坤的00后中小学生粉丝们的手机。巧的是,数据超越的那个时间点,正好是一个周末。

小鲜肉们光鲜的数据早已溃不成军。

“流量明星”这四个字,恐怕正在成为一个贬义词。

人们看电视剧,往往是在寻找“认同感”,当前的电视剧也更善于“造景”,满足观众的想象和幻想。人们都向往美,都喜欢看好看的东西。华丽的服化道很美,仙气缭绕的仙侠意境很美,敢爱敢恨纵情恣意的江湖儿女很美,好看的皮囊当然也很美。流量明星们好看的脸蛋和身材正契合了电视观众的这一需求点。

但电影是艺术品,电影呈现的往往是真相,是真相的升华。电影擅长将光怪陆离的、歌舞升平的真相打破给人看。好的电影能给人以思考,甚至在某些时候,电影能承担“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角色。

当然,这不是绝对的,电视剧也不乏有思想有灵魂的经典作品。

那么,抛开“流量”,抛开“艺术”。

最为关键的问题是,电视剧可以随时随地免费看,而上电影院看电影,需要付费。

有人说“影视行业不存在”,确实是这样。电影和电视剧,根本就是两个赚钱(盈利)的路子。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等视频网站的付费会员模式已基本形成,其中的广告植入也已颇有成效,无论是对于平台还是品牌。而一部电影的收入,主要还是依靠票房。

电视剧就算拍得再敷衍,有流量明星在,总会有人看,毕竟免费的。但电影就不一样了,一旦口碑坏了,再大的流量明星加持,再好的宣发,都白搭。

至于电影成功之后所能带来的的功名利禄,那又是另一回事了。在这个层面,电影和电视剧并无差别。

总而言之,流量明星们更适合出演缠绵悱恻的、动辄几十集、需要个把月才能看完的、可以强行反复刷存在感的电视剧。既然是“看脸的时代”,那就让好看的脸蛋在冗长的电视剧中反反复复地刷屏吧,让他们的观众在电视剧中反反复复地看吧。这对大家都好。何必非要跑去演电影,吃力不讨好没几个粉丝买账不说,退一一万步讲,一部两个小时左右的电影,能出镜几个镜头?

流量明星们,醒醒吧,大荧幕,你们真的不适合。谁都可以来拍电影,但是,电影观众的钱,不是什么人都能来赚的。

让流量的归流量,艺术的归艺术。

或者,就等这一波“看脸”的观众长大?

后记

但是,“流量”又不能完全成为一个贬义词。网络数据并非全无意义。

当一个艺人有了作品,有了实力,那么流量就是他的光环。而纯粹靠“做”出来的好看的数据,只能说,从哪儿来的回哪儿去吧。这种时候,被戴上“流量明星”的帽子,确实是一种耻辱。

“小花”“小鲜肉”们需要成长,需要出镜的机会,但流量与实力之间应该有个先来后到。影视艺人们应当先具备实力,才有资格获得关注,而不是先造流量后获认可。凡事都有个先后顺序,颠倒了是非,就只能自食其果。

再延伸,现在的小学生们都想当演员,做网红,搞直播,皆“流量之祸”。

可悲的是,当下,“造星”行业已经颇具规模了。大家都很浮躁。

相关频道: eNews 读书

您对本文或本站有任何意见,请在下方提交,谢谢!

投稿信箱:tougao@enet1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