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游玩,路过一片果园,园子里种满了橘子树,树上满是黄橙橙的果实,一眼望过去,顿时有一种“这是朕打下的江山”的感觉。
不一会儿,果园里传来了对话声,是一个中年男人领着两个小孩子在树下摘果子。男人问完其中一个小孩子要哪个,正准备问剩下的那个孩子时,第一个孩子突然蹬着腿,手指着树上的一个果实,喊道:“我改主意了,我要那个更大的。”
男人笑了笑,答应了他,并把那个更大的橘子放在了他的手掌上。可是没想到,由于橘子太大,转眼间它就从小孩那肉乎乎的小手上落了下来。
此刻,小孩的小手和大大的橘子在我眼前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而王阳明批评孟源的画面就这样突然出现在我眼前。
《传习录》上记载,孟源有自以为是、爱好虚名的毛病,王阳明先生曾多次因为这个问题批评他。有一天,先生前脚刚刚批评过他,后脚一个学生就来找先生请教学问了。孟源站在旁边听,过了一会儿,他对这个学生说:“听你说来,感觉你才刚到达我以前修行的水平啊。”
先生提醒孟源,道:“你老毛病又犯了。”没想到,孟源虽然满脸通红,但还想为自己辩解一二。
先生不等他开口,又再次提醒说:“这是你人生中最致命的病根!就像方圆一丈的地里种了一棵大树,雨露滋润、土壤栽培,那也只是滋养了这棵大树的根。这时,如果要在这棵大树周围种好庄稼,却面临庄稼头顶上的阳光被大树的树叶遮蔽,下面土壤的养分被树根吸收掉大半的尴尬局面,这种情况下,庄稼怎么会长得好呢?这时只有砍去这棵大树,将树根拔得一干二净,才可以种植好庄稼。如若不然,任凭你如何努力耕耘栽培,也不过是滋养这个大树的树根罢了。”
孟源的自以为是就好比那个不断吸收养分的大树,而要想修行到一个更高的水平——种好庄稼,就需要砍去大树,并将它发达的根系铲除干净。而同样,面对整颗果树,我们需要明白,哪一个果实是最适合自己的,并砍去内心不断涌现的多余的妄念。
如果进一步延伸,把果实比作人生的选择或者梦想,那么面对眼前这些纷繁的选择,我们是不是更需要坚定本心呢?因为,如果处在迷失自我的状态中,人只会看到更大的、更美丽的、更新鲜的这些外表上的特征,而在这些特征的吸引下,人就会在不自觉中放纵自己的欲望,从而最终错失了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