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乐观和理性面前,选择后者是很不容易的事。
——王小波
面对一场有些可怕的新型病毒肺炎,我们应该怎么办?
比较正确地回答一个问题并不难:医务人员尽力救治病人,并尽快研发针对性的治疗方法;政府根据疫情状况及时做好统筹安排,确保医疗物资供应,调用精干力量助力疫情防治,及时发布疫情信息供人们知晓;普通民众做好自身防护,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没钱没力的做好本职工作。
但遗憾的是,对于大多数事情来说,回答问题和解决问题常常存在不小的差距。部分决策者过分关注所谓地“维护社会稳定”,没有及时地将真实情况完全呈现给大众,造成前期人们对疫情的低估;部分医务人员对疫情没有形成较好地认知时,向人们给与了并不准确的防治信息;部分民众前期缺乏对疫情的较好认知,导致病毒扩大了传播,又导致后期出现不必要的恐慌。
当然,面对很多新出现的未知的问题,奢求简单完美的方案解决是苛责的。但假如很多基础防御工作在前期就未能做好,后期也没能承受好比较严峻的形势时,我们就可能就需要好好反思自己的问题了。
病毒肺炎目前已经持续了接近两个月,形势依然严峻。两个月里,有这样一种感知,大多数人似乎都处在一种恐惧和乐观的交织之中。恐惧本身似乎是在变化的,从起初认知到病毒的严重性的恐惧,到某段时间人数不断增长带来的麻木的恐惧,再到当前人数攀升到一个相当高时带来的不安恐惧。
而和恐惧交织的“乐观”似乎并不是其常规理解上的含义。这种乐观不单单是说面对新型病毒的勇气与信心,似乎还掺杂进了一种奇怪的盲目乐观。决策者前期相当一段时间内不断给出的“可防可控”信号,研究人员时不时爆出这种那种似乎有效却几乎都没被完全验证的治疗药物或治疗方法,相当一部分大众总感觉自己不会那么倒霉或抱着所谓的生死有命的态度在平时依然不注意个人防护。
这种“乐观”打引号的另一方面在于,大多数人在平时“乐观”的心态中没有做好基本的防护的同时,反而在网络消息的风吹草动中陷入某些“抢购”狂欢。面对病毒,购买医疗用品肯定没错,但大量的囤货就显得非常不必要和非理性。疫区医疗物资缺乏与脱销的口罩想必有着不小的关系,双黄连对病毒的治疗效果到底如何暂且不论,兽用双黄连的脱销却也着实显得有些可笑。
王小波说,在乐观和理性面前选择后者是不容易的事。我们相当一部分人会觉得乐观和理性完全可以同时存在。当然,它们本来也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假如能够将它们平衡好,应该算是很好的解决方案。
但事实似乎更多不是这样,大多数人并不能有效地去做好这种平衡。不过做不好平衡不代表会走向困境,那种完美的平衡也并不需要去过分追求。对这一点有了自己的理解之后,就需要考虑一个问题,在乐观和理性面前,谁应该靠前一些。
显然目前看来,我们大部分的选择是“乐观”高于理性。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大概是“乐观”比理性要容易实现,美好展望、情绪带动似乎比仔细分析思考、认真防护更容易实现。
美好展望固然重要,病毒也必然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被解决。我们确实最终能获得胜利,但我们还是要考虑胜利的代价。我们必须尽力保证每个鲜活的生命被拯救,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与积累,吸取教训,完善能力,尽量减少病毒对每个人的危害。
乐观也固然是重要的,但它还是更应该有基本的理性认知和深入的思考研究作为支撑。决策者在给予人们更多的信心和鼓励之前,应该对整体形势有更强的认识,制定出较为完备的计划,并尽最大努力去执行好,落实好。研究人员作为更加重要的一环,更应该保持好科学理性的态度,认真做好这最为重要的工作,准确地向大众输出有效信息。最广大的民众则应该十二分的专注去认真地、仔细地做好预防。
王小波说,想要在这世上过得舒服些,总要费点劲。我们也常说,战略上要藐视敌人,战术上要重视敌人。希望我们能够更好践行这套理论,而不是在战略上藐视,战术上也藐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