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信创独角兽企业100强
全世界各行各业联合起来,internet一定要实现!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2020-05-09 eNet&Ciweek/墨歌

九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总是孕育着一个又一个奇迹。古往今来,在中华这片神奇而又古老的大地上生长着许许多多英雄人物,像璀璨的明珠一样,熠熠生辉。

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有精忠报国的岳飞;有虎门销烟的林则徐;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

他们超越了历史,穿越了时空,成为了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

这些历史上的名字,因为时间久远,或许人们的印象并不深刻。但在今天这个时代,依然有许多这样的人物,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创造新时代的奇迹。

钟南山,这是一个感动中国的名字,也是一个让全国老百姓记在心里的名字。

钟南山最早进入公众视野,还是在2003年“非典”肆虐之时。

2003年早春,广州。迎春花还未及绽放,一个被称为“非典”的怪病,就如梦魇般扑面而来:传染性极强、病死率高、病原体不清楚,疫情无法控制……要控制病情,首先要查清病原体。当时,有权威观点认为,“非典”是由衣原体细菌导致的。人皆景从,唯有时任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的钟南山及其同事表达了不同看法:“‘非典’是一种病毒性疾病。”除了病原之争,钟南山还经历了治疗方法、疫情研判两次争论。事实证明钟南山在这三个“岔路口”上的选择是正确的。若非如此,也许当年广东乃至全国的抗击“非典”工作会走更多弯路。

2009年,钟南山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中的一句话引人注目:“在关系抗击非典成败的重大问题上,他能置自身荣辱得失于度外,力排众议,坚守科学家的良知……”

如今,凭借着这种科学精神,钟南山已取得诸多不凡成就,赢得了国际广泛赞誉:在《柳叶刀》等国际权威刊物发表SCI论文100余篇;出版各类专著近20部;凭借多项科研成果的转化,对患有慢阻肺、哮喘、慢性咳嗽等疾病的人群进行了有效治疗;主持制定了甲流、慢性咳嗽、慢阻肺等多种疾病诊疗指南,尽量做到与全球最新诊疗模式的无缝对接……

虽然屡获殊荣,但钟南山始终认为,“我不过就是一个大夫”。出身医生世家的钟南山,融入血脉的医者仁心,来自父母的言传身教。在钟南山看来,医生不是“治病”,而是“治病人”。多年来,钟南山对病人的好,很多患者都曾经历过:不分年龄,不分贫富,即便对患有严重传染性疾病的患者,钟南山都一视同仁。

而在时隔十七年之后,当病毒再一次向人们伸出魔爪的时候,84的钟南山院士,再一次出现在了疫区中心,一边告诉公众“尽量不要去武汉”,一边自己登上去武汉的高铁,挂帅出征。

武汉、北京、广州……他奔忙的脚步从未停歇。他的忧、他的真、他的泪,如尖锐的雕刀,在战“疫”的时光里刻下印记。这背后,是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医者的使命,学者的大义。

人们相信他,因为他既有专业的知识,而且敢说真话。人们敬重他,因为他有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

尽管一直都在马不停歇地工作、赶路、交流,但即使上了飞机,钟南山依旧在坚持工作,研究危重病人的治疗方案,并认真地做记录。

钟南山,用自己的专业拨开迷雾,又用自己的声音和言行散播医德。于是,我们可以看到,有钟南山出现的地方,弹幕区满满的都是“国士无双”。

为医者,有仁心。钟南山对“医生”的理解是,看有病的病人,而不是看病人的病。落脚点,在于“人”。

高龄又如何?在钟南山院士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具年老身体的背后,永远有一颗勇担重任的赤子之心。

相关频道: eNews 读书

您对本文或本站有任何意见,请在下方提交,谢谢!

投稿信箱:tougao@enet1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