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经常会被一些看似简单的哲学问题困扰,从古至今,这样的难题数不胜数,“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就是其中之一。
鸡生蛋、蛋生鸡、鸡再生蛋……我们知道这是一个自然的循环过程,那么谁先出现在这个世界上,是鸡还是蛋呢?有人会问,这样的讨论有必要吗?事实证明,有。毕竟人的本性很多时候就是表现为想一探究竟的冲动,好奇心甚至被认为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原始动力之一。
来自过去的讨论
不可否认的是,鸡与蛋的问题也曾深深困扰着一些哲学大家。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无论是鸡还是蛋,这两者都必然是一直存在着的。因为不可能存在着第一颗能孵出鸟的蛋,毕竟蛋是由鸟生出来的,反之亦然。
除此之外,借助或哲学或科学的知识,包括柏拉图、普鲁塔克、史蒂芬·霍金等在内的很多人也对这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甚至援引了进化论、创世论中的故事和说法,但最终,还是没有得到一个完全令人信服的论证。
相对科学一点的论证,是来自一个实验研究。在帮助谢菲尔德大学进行试验研究时,马克·罗杰教授与大卫教授发现,“OC-17蛋白”(ovocleidin-17)贯彻了整个蛋壳的形成过程并在其中起到了催化作用,而这种蛋白是形成鸡蛋硬壳的关键鸡肉蛋白。
至此,他们认为,在“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里首先存在的是鸡,或者确切的说是OC-17蛋白。不过,生物学家迈尔斯指出了前者在研究中的瑕疵。
迈尔斯认为,存在这样一种情况,即其他的鸟类会使用与OC-17不同的蛋白质来制造鸟蛋。“因为OC蛋白是从一种古老的蛋白质演变而来,它在鸟类分支从爬行动物分离之前便开始参与制造动物的蛋,OC蛋白的演变并不与鸟蛋的演变相吻合。”所以,上述实验结果似乎也不完全对。
古生物研究带来的新思路:先有蛋
最近,来自一项古生物的研究发现似乎为“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11月28日发布消息称,该所殷宗军副研究员和朱茂炎研究员,与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瑞典自然历史博物馆以及瑞士光源的同行合作,在中国贵州瓮安生物群——一个距今6.1亿年的特异埋藏化石库中找到了一类名叫“笼脊球”的化石。
通过最先进的超高分辨率同步辐射三维无损成像技术,研究人员重构了数百个“笼脊球”标本的立体结构。并发现它们在一个充满母源营养物质的厚壁囊包中发育,不同标本代表了不同的发育阶段。
殷宗军副研究员说:“如果我们将动物比喻成一只鸡的话,那么复杂的胚胎发育过程就是孵化出小鸡的蛋,它桥接了动物的单细胞祖先和动物多细胞祖先之间的鸿沟。而笼脊球化石的发现恰恰就表明,孵化出动物这只小鸡的蛋在6.1亿年前就已经出现了。”
换言之,该化石记录了动物从单细胞祖先向多细胞祖先演化的关键一步,这一步为真正有细胞和组织分化的动物的出现奠定了生物学基础。即,先有蛋。
讨论的讨论
在哲学上,讨论一个事物之于另一个事物的关系问题,第一步应该对目标对象本身的概念进行明确的定义,清楚我们到底在讨论什么,讨论的范围在哪里。对于鸡和蛋的问题也是如此,鸡和蛋如果没有定义,那也只是相关人员在自说自话罢了。
当然,这些问题之所以被称为“千古难题”,必定有其讨论的内在价值。
因为,由“鸡和蛋”引发的激发讨论当然不仅限于鸡、蛋本身,很多哲学家就借这个问题开始思考另一个更加深邃且沉重的问题,即“世界的起源”,对生命与宇宙起源问题的探索与讨论。
所以,讨论的本质从来不是科普或得出一个固定的答案,发觉其中的多样性和延展性,引发人们对事物更大层面和更深层面的思考,似乎显得更有意义和启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