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信创独角兽企业100强
全世界各行各业联合起来,internet一定要实现!

北京的早高峰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2020-05-09 eNet&Ciweek/独活

52路车来了。

原本在车站等车的人群,迅速将视线从手机屏幕上撤离,紧紧盯着从远处驶来的公交车。车在减速,人群在前后车门的位置簇拥着,透过车窗,可以看见黑压压的车厢里已没有一个多余的位子。

此时正值北京的冬天,早上七点,天大部分还是灰蓝色,东方隐隐约约出现一抹淡橘色,映衬着路旁光秃秃的树枝,一轮还没来得及落下的弯月孤独地挂在天边。温度也低得出奇,碰上有风的天气,凉飕飕的风灌进脖子里,冷得人直哆嗦。

谁也不想在寒风中多待一秒,公交车一停下,人群立马推搡起来。等到门打开的时候,站在前方的人开始拼尽全力地挤上车,原本已经被填满的公交车不可思议地又吞下了六七个人。就在上车失败的人无奈散去,准备等下一趟车时,一位小伙子狂奔过来,单脚踏上车,双手死死地抓住上方的把手,胸前硕大的书包帮他开路一般顶得众人直往前倒。细碎的怨怼声散落在他周围,他戴着耳机,什么也听不见。

整个后门区域的人都被挤得完全动弹不得,车门关了好几下才成功。碰上转弯的瞬间,我总觉得自己听到了玻璃即将破碎的声音。

这个时候,我总会想起小时候课本上的那个小故事:小明不停地往玻璃瓶里放石头,他觉得瓶子已经满了什么也放不进去了,一旁的人对他说,还可以放沙子。等到小明用沙子填满了石头间的缝隙,认为瓶子真的满了的时候,旁人又让他试着倒些水进去。最终,水溢了出来,瓶子彻底满了……

眼前的公交车简直就是一个plus版的“铁瓶子”,你永远不知道它究竟能容纳多少人。而在早高峰路上,比公交车更让人窒息的是地铁。从公交车上被推下来,马不停蹄地排队进入地铁站,早高峰的“精华片段”才刚开始。

车站里那些穿着黄马甲维持秩序的大爷大妈,每天都用小蜜蜂喊着同样的话:“先下后上,排队上车”,他们每天看着车厢里被挤得变形的年轻人,脸上总是有一种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笑容。那笑容稍纵即逝,但还是被我看到了。

偶尔看到插队的、堵在门口不上车的,他们会操着一口流利的京片子数落两句:

“嘿!我说你怎么回事儿,好好排队!”

“上不去就等下一趟,别硬挤!”

“都着急上班儿呢,别堵门口儿啊,让人先下来!”

……

(请自行脑补京味儿语调)

用尽力气在人群中撕开一道口子上了地铁,车门打开的那一刹那,总是能听到后面传来的“挤进车厢的声音”。没错,北京的早高峰,就是能让你知道原来拥挤也是有声音的。要描述的话,那就像是有无数条膝盖同时跪到了地上,还是很用力的那种(实在不知道怎么形容)。

上了地铁,留给你思考站哪个位置的时间只有不到1秒,有位子抢位子,如果没有位子,你必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领对面车门边的空地,记住,必须得快!俗话说得好“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成功抢到了那个位子,你就少一面拥挤的压力,还能低头玩自己的手机。如若不然,就只有等着被挤成肉饼,这还不是最刺激的,最刺激的是你不得不和你周围的陌生人进行一次次“亲密接触”。

而一趟地铁中最后一个挤上车的人是最惨的,头发、衣服、包包都有被夹的可能,不过不用担心,这个时候,身穿黄马甲的大爷大妈就会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来帮助你。他们通常是使出浑身力气,一手扶着地铁门,一手将你即将被卡的衣服、包包等物迅速地往里塞,塞完还不忘再推两下以确认没有东西被夹住。怎么样,这个场景是不是很熟悉?没错,就是你出门旅行前收拾行李的样子,不放过行李箱的任何一个空隙,能塞多少全凭本事,箱子关不上?往上一坐,一摁,一拉,搞定!

被挤得前胸贴后背的时候,我常常幻想自己是一只蚂蚁,可以爬到移动电视上,让宣传消防的动画片把我闪得眼花缭乱;还可以爬到印有北京地铁线路图的玻璃上,那么大一块玻璃,我随便爬,从圆明园爬到西直门,从西直门爬到奥森公园,再从奥森公园爬到天安门……再也没有人可以挤到我。

列车到终点站的时候,我的幻想也就停止了。不知道每天在早高峰拥挤的是不是同一群人,但是,车厢内的广告却时常更新。最近,贴在扶手的上方是一个地产广告,深棕色的背景图上印着一句金黄的广告语:给远方的自己一个家。

相关频道: eNews 读书

您对本文或本站有任何意见,请在下方提交,谢谢!

投稿信箱:tougao@enet1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