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当下、未来,这是时间线上三个永恒的点。埃克哈特·托利在《当下的力量》一书中告诉我们,这三个点当中,只有当下是有意义的。
过去发生的事情是一个记忆的痕迹,是过去的当下,而未来又是一个幻想的当下,是思维对未来的投射。为什么我们明明身处此时此刻,思维却总是跑到了遥远的未来?原因就在于当你认同于你的思维时,你的生活就被小我控制了。
小我就是一种虚幻的认同感,对小我来说,当下时刻几乎不存在,只有过去和未来才是重要的。这种本末倒置的设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消极心态,因为对未来过于关注,所以我们常常被焦虑、紧张、不安、压力、烦恼包围,又因为对过去紧追不舍,所以大脑总是被愧疚、后悔、悲伤、怨恨、痛苦所占据。
生活中,人们的心理总是会陷入到各种各样的恐惧里,而这种心理上的恐惧大部分是源于“可能会发生的事件”,而非“当下正在发生的事件”。考试前担心考不好,上台演讲前担心发挥失常,参加体育比赛又担心会输给对手……我们总是在用还没发生的事情折磨自己,俗称“想太多”。
关于想太多这件事,王阳明在《传习录》里有段话很好地点出了其中的要害。
“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实。初种根时,只管栽培灌溉,勿作枝想,勿作叶想,勿作花想,勿作实想。悬想何益?但不忘栽培之功,怕没有枝叶花实?”
王阳明用种树的比喻告诉我们,立志是人生第一等事,但是无意义的悬想却是一种严重的自我损耗。种下树根,又在想枝干的事,等有了枝干,又想叶子,有叶子了又在想花,有花了又在想果实……长此以往,烦恼痛苦将无穷尽。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只管当下,只要你一心栽培灌溉,不用你刻意去想,叶会有的,花也会有的。
就像朱光潜先生说的:“认定一个目标,便专心致志地向那里走,其余一切都置之度外,这是成功的秘诀,也是免除烦恼的秘诀。”
通往生命和本体的唯一途径是当下,为了让自己走上这条正确的路,我们时时刻刻都在与小我作斗争。《当下的力量》还提到了生命旅程的内在目的和外在目的,我觉得,只有清楚找到自己生命内在目的的人才会拥有和小我对抗的力量。
外在目的是你想要达到的目标,想要取得的成就。一旦你的目标和你在未来将要采取的行动占据了你太多注意力,甚至它们比你现在所采取的步骤更为重要时,那你就失去了旅程的内在目的。书上讲,“内在目的与你去的地方或你正在做的事没有任何关系,但是它与你如何做事有着密切的关系。”
我对内在目的的理解和作者所表述的有些不同,在我看来,内在目的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无论你在人生的哪个时期,无论你正在追求什么样的外在目的,它都会让你如吃了定心丸一般宠辱不惊。人生一世,最终所有的外在目的都会烟消云散,因为它们受万物的无常规律的限制,能够永恒的只有我们的内在目的。
我相信,拥有内在目的的人就是拥有了内心真正的力量,不会轻易被小我带偏。
我们总是忘不掉过去,更担心未来,成为自己“强迫性思维”的受害者。但实际上,我们只能活在当下,活在此时此刻,过去和未来只是无意义的时间概念。
如何找到自己的内在目的,继而认清时间的幻象、发现平和与宁静的入口,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下一番功夫去探索,并且,这是不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