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信创独角兽企业100强
全世界各行各业联合起来,internet一定要实现!

读《红楼梦》感之

2020-05-09 eNet&Ciweek/芳华

片刻闲暇,又翻来曹公的《红楼梦》来读,普遍认为,前八十回是曹雪芹亲笔所作,后四十回由高鹗续写。众爱红学之人,大都对后四十回的遗失深感遗憾,但也许正是这瑕疵之美,反而赋予了《红楼梦》一种难以言喻的神秘与魅力。

成为经典,故事迷人,情节环环相扣,与人物性格的细腻塑造有着很大关系,每一个人物都是活生生的,读之如亲见,思之如深交。不过,要说这里面我最为喜欢的人物,还得是聪慧清秀,细腻执着的林黛玉。她有话直言,向来不喜欢兜兜绕绕,但也不乏伤了别人的心,让人以为她是清高刻薄之人。寄身在贾府,少不了要左右逢源,见机行事。很多人不懂她的人评价“情商低”,而懂她人说“黛玉知世故而不世故”,想必喜欢她的人喜欢她的真性情,讨厌她的人亦或是讨厌她的真性情,起码我是如此的。

正所谓“一百个人读《红楼梦》会有一百种解读”,我想这用来形容不同的人对书中角色的看法也是适用的。不单单是书外捧卷阅读的我们,就算是书内的人物,对黛玉的看法与评价都是有高有低的。原著第四十九回,史湘云和宝玉几人在芦雪庵烧鹿肉来吃,林黛玉在一旁忍不住打趣道,“哪里找这一群花子去!罢了,罢了,今日芦雪庵遭劫,生生被云丫头作践了,我为芦雪庵一大哭!”,而史湘云却反过来讥笑道,“你知道什么!‘是真名士自风流’,你们都是假清高,最可恶的。”虽说史湘云和黛玉本就爱斗嘴,但从这话中也多少能够看出她在这一点上她兴许是有些看不惯黛玉的作风的。不过,在贾府里,若说真真打心眼里喜欢黛玉个性的,还真不如喜欢宝钗的多,起码看来多是端庄贤淑,识大体的。

研读《红楼梦》的人,不少说晴雯是林黛玉的影子,爱憎分明、口齿伶俐,或说皆是心直口快之人,不见迎合别人,亦不委曲求全,不乏得罪人了,最终没落得一个好下场。只是黛玉的性子在晴雯身上或许更为外显一些。

我亦是认为“知世故而不世故”来形容黛玉是较为贴切的,从她进贾府那一回,就能看出为人处事的道理她都懂,只不过不愿也不屑去扮演一个虚伪的角色,掩饰真实的自己,一直坚守自己的本心。

这也不禁让我想起阳明先生所说的“致良知”,“致良知”也可谓是阳明心学的至高境界。世人皆有求理之心,而又常将“知”与“行”分开看待,而“知行工夫”却是“本不可离”的。之所以说“心即理”不过是万事万物都在自己心里,所有道理都不必向外求,心即是答案。

每个人都有一个最原始的初心,这也最为纯粹,阳明先生常说诚是心的本体,一个人的行为不过是内心想法的外在表露,倘若懂得致良知的功夫,又怎会有“慎独”一说,心所想之处,即为行之所踪,有没有外人,所行所作都是一样的。

当然,圣人之所以能成圣,就在于致良知的功夫,这也并非一朝一夕能够悟透的。不过人生在世,倒是可活的豁达一些。

回看书中,林黛玉一生结束时虽有些悲凉,这也和整本书的故事主线不无关系,进而更是添上几分悲观色彩。但“质本洁来还洁去”却又是人性最为坚实的底色,这也说明生理上的消亡并不代表着生命的终结,倒也是一种至高境界。

相关频道: eNews 读书

您对本文或本站有任何意见,请在下方提交,谢谢!

投稿信箱:tougao@enet1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