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皆可成佛
六祖惠能在求取佛法前一直靠卖柴为生,一日听到有人诵读经文便有所开悟,打听后才知这人听过五祖弘忍讲授佛法,遂有心前往东禅寺拜见五祖弘忍惟求作佛。
然而,惠能求佛之路并没有那么顺利,一见五祖,五祖便问他:“汝何方人?欲求何物?”得知六祖惠能是岭南人后,五祖便回了一句:“汝是岭南人,又是獦獠,若为堪作佛?”惠能曰:“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獦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虽然人由南北之分,但成佛的本性却无差别,这也是六祖主张人人皆可成佛的原因,他认为,佛法面前,众生皆平等。也正因为惠能的这句话,五祖觉得他十分有慧根,便将他留了下来。
清净本性
六祖惠能主张见性成佛,心中有佛,秉承自性,不在乎外在,随心而行,方得佛法之大乘。其实,五祖将惠能收于门下,不仅是因为他有慧根,还在于他本性清净。
五祖一日将众弟子传来,对其说道:“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汝等各去自看智慧,取自心般若之性,各作一偈,来呈吾看。若悟大意,付汝衣法,为第六代祖。”
从五祖对弟子作偈的要求看,可知彻见本性的重要,他认为佛法真意与自性本心应是一体,若被世俗迷惑本性,又怎么能体悟到佛法真意呢?正如惠能之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心外无物,修身远不如修心,而清净自性也正是时间万法的不二法门。
承袭五祖衣钵后,为逃避追杀,惠能赶至曹溪,混在猎人之中避难十五年,时不时会向他们讲授佛法。一日惠能前往法性寺,时有风吹动旗幡,听一僧人曰:“风动”,一僧曰:“旛动”。惠能上前说道:“不是风动,不是旛动,仁者心动。”深处世俗之中,人更容易被琐事牵绊难以见性,若看懂一切法相皆由心生,不为外物所牵绊,心境自会一片豁达。
在生活中,不指望日日研读佛法修心,但其中深意即便是慧根尚浅的人亦能从中悟到一二,不为外物所动,便不为世事所累,想要求得佛法,又何具酒肉穿肠过,想要打坐修心,又何必须身处庙宇中,想要活得自在,又何必为一些琐事烦心?
皆在当下
人之所以被世俗所累很大程度上在于没有专注当下,要么是因过去发生的事烦闷,要么是为未来尚未发生的事情而焦虑,这就导致忽视当下,直至当下的每一刻都变成过去。
然而,过去的事情已经发生了,很难再对其作出改变,未来的事情尚未发生,但未来的结果却又当下的时刻决定,因此,我们所能改变的只有当下时刻。
当注意力从未来、过去转移到当下时,会突然发现那些所牵绊的不过是过眼云烟。
所谓见性成佛,本性清净,也要直指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