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作者有提到一个很重要习惯:移情沟通。而要想达到移情沟通,就得先让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倾听者。听别人说话,乍一看这似乎是件很简单的事,只要没有丧失听觉,好像人人都能做到。然而,要想达到合格,可不是那么简单。
回想人生的成长过程,好像从来没有人教过我们如何去正确地倾听,等到长大了,人际交往范围一步步扩大,我们才意识到倾听的重要性。
“首先你要有能让他人信任和开怀的人格,在此基础上培养移情聆听的技巧,然后建立情感账户来实现心与心的交流。”这是作者在书里对养成真正有效的人际沟通习惯的方法概括。人格是复杂的,和每个人的人生经历、性格、品质都息息相关,它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况且每个人对“让他人信任和开怀的人格”定位不一样,也就不能用指定的技巧练成。所以作者在这里着重讲述了如何培养移情聆听的技巧。
生活中,大部分人在聆听的时候并不是想理解对方,而是为了做出回应。说话的人一说完,他们就急着用自己的经验对对方说的话做出价值判断,甚至给出所谓“过来人”的意见。设身处地想想,如果我是那个诉说的人,遇到这种情况我也不会想说下去了,因为我感觉面前这个倾听的人完全没有想要理解我,更没有站在我的立场考虑问题。
那是不是聚精会神努力听到对方每一个字就算是合格的倾听呢?并不是。比这个层次更高的一层是疫情聆听。移情聆听是指以理解为目的的聆听,要求听者站在说话者的角度理解他们的思维模式和感受。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移情和同情是两码事。同情是一种认同和判断形式,更适合用来表达感情和做出回应,却容易养成对方的依赖性。而移情聆听的本质不是要你赞同对方,而是要在情感和理智上充分而深入地理解对方。这一点其实很好理解,倾听者如果一味地赞同说话者,长此以往,说话者只会觉得自己受到了同情,没有人喜欢一直被别人同情,因此这样的倾听起不到任何效果。
前段时间手机里一直单曲循环一首歌:《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且不说具体的歌词是什么,看到这个歌名的时候,我就联想到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里提到的移情聆听。世上的事,“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的确不存在真正、彻底的感同身受,做到移情的境界又谈何容易。尽管如此,我们仍需努力去靠近这个境界,因为这是一切有效沟通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