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习录》里面,王阳明说到,他曾经向何叔京谈到泛观博览的弊端,对方告诉他这种现象还不能立刻舍去。王阳明对此疑惑不解,在他看来,如果大道可以通过多见多闻、泛观博览获得,那么世间懂得大道的人恐怕不少。
后来,经过不断的省察和思考,王阳明慢慢理解了这一点:在平日里,观察大道运行的真相本来就没有间断的地方,就像致良知的“必有事焉”功夫和“鸢飞鱼跃”所体现的天地阴阳之道是充满生机的。
看到王阳明对泛观博览提出疑惑的时候,我就在思考一个词:厚积薄发。
为什么我们要说厚积薄发,而不说厚积厚发或者厚积快发呢?这就牵扯到一个量变和质变的问题。当我们准备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为了将事情完成得更出色、更完美,我们往往需要在正式开始之前做很多别的工作,这是量的积累。但是到它真正派上用场的时候,已经不是简单的数量叠加了,而是在我们这里经过了无数道“加工程序”,这个“加工程序”就是一种质变。
所谓“浓缩就是精华”,质变过后的东西它的厚度看起来没有当初吸收进来的时候那么厚了,但是所表现出来的都是精华部分。这就好比我们常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有神的笔触不是来源于对万卷书简单的整合,而是下笔的人在读了万卷书之后,不断地思考、不停地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与感悟,最终写出高水平的文章。
所以,泛观博览不是弊端,重要的是要博观约取,也就是要有选择地取舍。既然要博观,那么在日常生活中,花开花落,云卷云舒,“鸢飞戾天、鱼跃于渊”,就都是王阳明所说的阴阳之道的所在。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致良知不是下死功夫,不是苦行憎般的克己复礼、去情绝欲,它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存在于每一件小事当中,所以王阳明才说“观察大道运行的真相本来就没有间断”。
在博观的基础之上才能创造更多致良知的机会。我想,这就是何叔京跟王阳明说泛观博览不能马上舍去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