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在论述优良习惯对人一生的意义时说:“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在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都享受着它的利息。”
这说明良好的习惯对于人的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中国的老话“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就印证了这一观点。可以说,“习惯”是决定人生方向的基本盘。
习惯的养成在某种意义上,这就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下去的是习惯,收获的是行为;种下去的是行为,收获的就是命运。
因而,为人父母的都注重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正所谓“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这句出自《触龙说赵太后》的名言,也是近几年热播的影视剧中被使用的最多的一句网红台词,从宫斗剧《甄嬛传》到宅斗剧《知否》,都不止一次的cue了这句话。父母苦心孤诣地为儿女的未来筹谋算计作为了剧情发展的辅线进行了呈现,其中既有最终逆势飞扬的winner,也有最后功败垂成的loser。
无论是身在帝王家的天潢贵胄,还是生在世家的王侯将相,还是出身民间的的平头百姓,天下所有父母望子成龙的心却都是一样的,差别则在于父母作为第一任老师对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的参悟之上,这对于子女未来的人生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然而,在青少年时期养成的习惯,虽然可以成为你未来人生的“三原色”,但并不能完全给你的人生定调。改变自己的人生就是要树立独立的意识,培养自己从依赖、独立到互赖的人际关系。
这与《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史蒂芬·柯维在书中提出了“全面成功才是真正成功”的新思想。书中列举了达到“全面成功”的七大准则,而其中的本质就是人类“从依赖到独立,又从独立到互赖”的心灵成长历程。
很多时候,我们的问题不在于我们不够优秀,也不在于我们不够努力,而是因为我们在处理事情的时候难以做到两全其美,顾此失彼成了我们追逐梦想时的常态。而当我们撞了命运的南墙的时候才会明白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在我们急速求成的过程中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而这些根本问题不能通过肤浅的方式得到彻底的解决。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则成为我们从根源上矫正行为的思想标准。通过以原则为中心,以品德为基础,进行能达到个人效能和人际效能的“由内而外”的修炼。
其中的“原则”就是人生路上的“双黄线”,无论如何都不可以越过这条线,否则就有可能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或者说,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方向比方法更重要。如果方向错误,越努力越会适得其反,如果方向正确,到达终点就只是时间问题。
坚持以“原则”为核心就会将困扰已久的诸多问题理顺,你会发现这些并存的问题并不会发生冲突与矛盾,而是逐渐结成了环环相扣的连环扣,进而形成了围绕“原则”高效运行的闭环轨道。
做到了这些,成功的画像就愈加清晰了:在事业、家庭、人际关系、个人成长等人生其他层面都做到圆融无碍的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功人士。
但是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正如格雷所说:“成功者能为失败者所不能为,纵使并非心甘情愿,但为了理想与目标,仍可以凭毅力克服心理障碍。”
与其为了追逐所谓的“成功”拼尽全力,不如从一开就修炼成为人生赢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