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信创独角兽企业100强
全世界各行各业联合起来,internet一定要实现!

前事不悔,往后清明

2021-05-20 eNet&Ciweek/朝夕

 情绪ABC理论

 在《当下的力量》中,作者指出,人类受苦的根源来自于我们大脑的思维。其实思维本身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在于我们无法控制自己的思维,反而受思维控制。

 他举了一个很典型的例子:现在是半夜三点钟,你在温暖的被窝中,可是你气得睡不着,而引发你怒气的人早已安然入睡。惹你生气的那件事其实也已经过去了,但你的思维却不放过你,一再用它旧有的模式来解释那个人怎样对不起你,那个人不应该这样说或这样做,没完没了。

 古希腊哲学家爱比泰德说:“人不是被事情本身所困扰,而是被其对事情的看法所困扰。”

 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Albert Ellis)认为,在大部分情况下,并不是诱发事件A直接引起了情绪C,而是A与C之间的信念B将两者联系到了一起。想要减少负面情绪,就要从纠正不合理的信念B开始,也就是一个人对某件事的错误认知。

 理论上来说,改变B比改变A容易,但实践起来却很困难

 如果认真地分析A和B的区别,我们会发现,A更像是一个客观事物,因为它已经发生了,不可能被改变;B则像是一个主观事物,因为它属于我们认知的一部分,只要你想,它是可以被改变的。

 这样一来,问题就变得简单了。即便抛开理性和非理性不谈,我们的首选也应当是改变B,因为它显然更容易。

 以作者提到的那个情景来说,即便在脑海里谴责惹你生气的人一万次,也没有办法改变“ta惹你生气了”这个事实,甚至我们都没法保证下次ta不会再惹你生气。但如果我们改变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不再认为这是一个多么值得计较的事,或者就把这件事看成一个正常的生活场景,生完气也就过去了,难道不是简单得多?

 有的人可能会说,道理是这个道理,但是做不到啊。不得不承认,确实如此。因为相比较而言,承认A是错的比承认B有问题容易得多,因为承认B有问题相当于承认自己有问题,我们天生的自我保护机制不允许我们这么做。因此,即便我们能意识到应该改变B而不是A,那也是事后分析的结果,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还是A有问题。

 一些值得思考的特殊场景

 针对ABC理论,网上有一个有意思的回答。他是这么说的:“我开始觉得这个ABC理论很对,但现在开始产生怀疑。举个例子,比如我好好在路上走着突然遇到车祸是A,我情绪悲伤是C,难道是因为我觉得自己倒霉的信念B错误?所有正常人都是这么想的吧。难道A我车祸了,B这是上天给我的考验,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就会产生开心的情绪C了吗?这种信念才是非人哉的信念吧。”

我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如果说作者举的睡觉的那个例子用ABC理论是有可行性的,那上述的例子就不是很可行了。把飞来横祸导致的不良情绪按照ABC理论去处理,认为是自己思考的方式有问题,这是正常人类能做到的吗?

这个例子与作者所举的例子最大的不同其实是程度上的不同,车祸和睡眠被搅确实不可同日而语。但即便我们做不到归因自己的非理性信念B,我们还可以把这件事当成一个谁都有可能会经历的事件,负面情绪的产生也很正常,只要不过度纠结“为什么偏偏是我”这种问题即可。

前事不悔,往后清明。

相关频道: eNews 读书

您对本文或本站有任何意见,请在下方提交,谢谢!

投稿信箱:tougao@enet1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