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K | 品牌 | 备注 |
---|---|---|
1 | 宁德时代 | 动力电池和储能系统研发制造 |
2 | 比亚迪 | 动力电池和储能系统研发制造 |
3 | 阳光电源 | 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电源产品研发、生产 |
4 | 亿纬锂能 | 锂电池研发制造 |
5 | 中车株洲所 | 储能系统集成 |
6 | 瑞浦兰钧 | 动力电池和储能系统研发制造 |
7 | 海博思创 | 储能系统解决方案与技术服务 |
8 | 双登集团 | 基站/数据中心储能电池 |
9 | 海辰储能 | 储能电芯技术服务 |
10 | 科华数能 | 全场景智慧光储解决方案 |
11 | 国轩高科 | 能源动力电池研发制造 |
12 | 中国电气装备集团 | 储能系统研发制造 |
13 | 新源智储 | 储能系统集成 |
14 | 南都电源 | 储能全产业生态体系 |
15 | 中创新航 | 动力电池和储能系统研发制造 |
16 | 远景能源 | 智慧储能产品及解决方案 |
17 | 上能电气 | 直流/交流储能变流器 |
18 | 鹏辉能源 | 储能电池、大型储能系统、工商业储能 |
19 | 华为 | 全场景智能光储解决方案 |
20 | 中天科技 | 光伏储能 |
21 | 力神电池 | 动力电池和储能系统研发制造 |
22 | 奇点能源 | 用户侧储能系统 |
23 | 融和元储 | 储能系统解决方案 |
24 | 美克生能源 | 电池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管理服务 |
25 | 派能科技 | 微电网储能、电网侧储能、小型工商业储能等 |
26 | 大秦数能 | 太阳能电池储能系统研发 |
27 | 蔚来能源 | 蔚来汽车旗下能源充换电业务 |
28 | 南瑞继保 | 智能电力装备研发 |
29 | 华宝新能源 | 户外电源解决方案 |
30 | 索英电气 | 储能PCS电气系统 |
31 | 中科海钠 | 钠离子电池研发 |
32 | 海博思创 | 大规模储能系统研发 |
33 | 盛弘电气 | 智慧电力能源解决方案 |
34 | 保碧新能源 | 园区和社区综合能源管理服务 |
35 | 智光储能 | 储能产品研发与制造 |
36 | 华美兴泰 | 移动储能ODM/OEM提供 |
37 | 为恒智能 | 数字能源服务 |
38 | 珩创纳米 | 锂离子电池以及核心材料研发 |
39 | 天科新能源 | 锂离子电池制造 |
40 | 华驰动能 | 磁悬浮飞轮储能电池研发和生产 |
41 | 太湖能谷 | 新能源技术研发 |
42 | 海得智慧能源 | 集中式储能、工商业侧储能、户用侧储能 |
43 | 永联科技 | 新能源电源设备研发 |
44 | 立方新能源 | 锂离子电池制造 |
45 | 润诚达 | 储能电池研发生产 |
46 | 融和元储 | 储能技术服务 |
47 | 迈格瑞能 | 储能相关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 |
48 | 光宇兆能 | 光储充一体化停车位系统 |
49 | 瀚宇新能源 | 新能源系统集成服务 |
50 | 中材能源科技 | 储运装备服务 |
2024.07 DBC/CIW/CIS |
“全民储能”
围绕着储能电站的盈利模式大致有四种盈利模式:峰谷套利、容量租赁、电网辅助费用和容量补偿。 “峰谷套利”指的是在电价低谷时对储能电站充电,在负荷高峰时反过来由储能电站供电,通过峰谷的转移实现收益;“容量租赁”接近于以租代卖,相当于一种金融手段,降低前期的投资成本;而电网辅助费用和容量补偿则属于基于政策的专项补贴。
容量越大的储能电站,从投资回报率上看就越赚钱。但大型储能电站需要经过土地、消防、电网等数道关卡,而且投资额动辄过亿元。
因此,当下更便宜、更好落地的小型储能迅速成为行业热点。但小型储能柜的部署要更加复杂化,储能柜现阶段还是有安全风险,部分项目还需要特殊部署。至少目前看,几乎全部的储能企业并没有一个能够覆盖全国的“服务网络”。
根据“十四五规划”,2025年作为一个重要节点,我国的储能行业要实现规模化发展。据国家能源局最新的数据显示,可再生能源已经成为中国保障电力供应的新力量,全国发电总装机是29亿千瓦,新能源装机达到了14.5亿千瓦,占了全国发电总装机量的50%,历史性地超过了火电装机。
储能已经成为一种刚需,我们需要足够多、足够强大的储能手段来对抗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的不稳定和随机性。同时,新能源汽车的蓬勃发展,也在相当程度上带动了电池行业的规模效应。
争相出海
7月16日,阳光电源宣布与沙特ALGIHAZ成功签约7.8 GWh储能项目,并称这是全球最大的储能项目,2024年开始交付,2025年全容量并网运行。
超大容量的订单,传递出一个重要的信号,海外大型储能的需求正在井喷。
随着更多大型企业进入储能行业,储能电池的内卷力度正在持续加大。为保市场份额和现金流稳定,不少储能电池企业都开始大幅度降低报价只求中标储能项目。
2023年,国内储能中标项目规模高达99.78GWh,同比增速接近300%。其中能源央国企的储能项目容量占比接近80%。与储能项目规模急剧扩大相对应的,却是中标价格的频频下跌。2023年,储能系统(4小时)的最低报价同比大幅度降至0.65元/Wh,储能电芯的最低价格也腰斩至0.45元/Wh。在当下产能过剩、储能项目中标价格持续下降的高强度竞争格局下,储能电池厂商之间的盈利水平也相差巨大。
在国内大型储能市场高度内卷且中标价屡创新低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国内储能厂商正加速进军海外大储,争夺这片红海的机遇。出海成为储能电池的未来。以更早出海的宁德时代和亿纬锂能为例,的境外业务营收增速和毛利率都远超国内业务,海外收入占比已经分别来到32.7%和27.3%。
结语
技术创新仍然是推动储能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技术的进步,带来的是性价比的提高,当储能电池越来越便宜,那么储能站一定会遍地开花,也能获得市场的广泛认可,最终达到良性的市场循环发展。
(文/月辉)
e-Mail:lab@enet16.com